香港的早期街道先是有英文名,再由师爷译成中文,但当年的官员英文程度参差不齐,弄出了不少乌龙。
这些错误可以分以下几种:
1、读错音
例:FenwickStreet分域街
英文中间的 “h” 和“w”音其实都不发音,所以像“漆咸道”“般咸道”等几个中文译名严格来讲全部都是错的。正确英文读音应为:Bon-am Road (般“南”道) / Chay-tum Road(漆“潭”道) / Fen-nick Street(分“n历”街)。
2、会错意
例:Power Street大强街、Spring Garden Lane春园街
例如北角电气道ElectricRoad 和大强街PowerStreet,都是以往通向北角发电厂旧址的道路,其英文名改做 Electric Road 和 Power Street 合情合理。Power 本应指电力,师爷却误会是“强国崛起”的“强”,于是就译为“大强街”。
又例如春园街,师爷跟 googletranslate 犯上同样错误,将“SpringGarden”直译“春园”,其实以前那里有个喷水池,“Spring”应该是指泉水至真。不过其实又错有错著,“春园街”的名字还是颇有诗意的,好歹比起那条已胎死腹中的“囍欢里”好多了…… (“囍欢里”已因劣评如潮已改回“利东街”。)
3、“女皇”“皇后”分不清
例:Queen’s Road Central 皇后大道中、Queen Victoria Street 域多利皇后街
师爷有时可能会蒙圈,连英国女皇的勋衔都弄混。域多利皇后街(Queen Victoria Street)、皇后大道中(Queen’s RoadCentral)等等,“女皇”和“皇后”英文同为 Queen,但前者是女性继承皇位,后者是皇帝身后背后的女人,两者还是有天渊之别。但英国人也挺奇怪,在正式给街道加上中文名时,居然保留了“皇后大道”。
4、“痴树根”、“发花癫”
例:Pine Street 杉树街、Sycamore Street 诗歌舞街
稍微懂英文的人都知道,动植物学方面的英文最难搞。而在深水埗大角咀一带,会发现很多街名皆以树木命名,如果是个细心人就会发现,Fir Street和Pine Street的中文其实是不小心对调了(Fir是杉树,Pine才是松树),真的是“痴左树根”。
而Sycamore是指无花果树,可能因为意头不好,又或者这词汇折磨死师爷了,师爷索性以音译成“诗歌舞街”,也还是挺有意境的。
5、左右反转
例:REDNAXELATERRACE 列拿士地台
经典终极版乌龙,一定要数这个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了,其实本应为纪念地主Alexander而命名,但登记的官员怀疑用了中文由右至左的读法去看英文字,将 Alexander 误写成 Rednexela,如此拗口的街道名就这么诞生了。
这些街道名,虽然乌龙百出,却是香港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所谓错有错著。只要所有人心中都有“想像的共同体”,即便错误也是有价值的。香港的街道名,无疑是华人世界中最有特色的,就让它们继续默默承载香港的历史吧。
(文章来自“新亚太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