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译海拾蚌

曾在浩瀚的译海中漫游,也曾在延绵的译滩漫步。偶尔拾得一些蚌壳,在此呈现给大家。

 
 
 

日志

 
 

(原创)我的词典之五:骑驴看风景——从一个译例看纸质词典的好处  

2010-11-11 20:23:02|  分类: 字典与工具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骑驴看风景——从一个译例看纸质词典的好处 - 六一儿童 - 陈家基《译海拾蚌》

我曾经在翻译论坛上批评过一些年轻译员太过依赖电子词典而忽略纸质词典的使用。有些译员不以为然,认为现在是电子时代了,是飞机火箭的年代,用纸质词典是骑驴,速度太慢,跟不上时代发展。

我不否认电子词典的优点,但许多时候,一些疑难问题还要通过纸质词典提供的释义和例句解决。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It's almost an irrational fear, I suppose, by the public of being a victim of a shark attack which has, in fact, ensured we put up these nets come every spring.
       这句话里面come的主语是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是动词原型呢?到底是什么“每个春天都会来come every spring”,是“shark attack(鲨鱼袭击)”吗?

 

我也查阅了一些词典,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答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大词典》的come词条有如下两个例子(译文为原有):

Come Friday, he will return.到星期五,他就会回来。

two years come Christmas 从现在到两年后的圣诞节期间。

上面的例子是把come 作“来,到”解释的。

我认为这样不能解释come every spring。

我继续查找,最后在张道真的《现代英语语法词典的come词条找到了答案。

请参考张道真的解释:
       “(come)在口语中有时有下面用法,但已经有点过时了:
       We shall have lived here ten years come Christmas(= when Christmas comes).
       She will be twenty-one come May.”

 

把上面的解释放到原来的问题中,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we put up these nets come every spring= we put up these nets when every spring comes. 

当然《英汉大词典》中two years come Christmas“ 从现在到两年后的圣诞节期间”是误译,应该是“到圣诞节就(满)两年了。

 

很多时候,电子词典讲究速度而忽略了精度。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开快车无法看清风景,而骑驴慢慢欣赏却是别有风味。

  评论这张
 
阅读(174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