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译海拾蚌

曾在浩瀚的译海中漫游,也曾在延绵的译滩漫步。偶尔拾得一些蚌壳,在此呈现给大家。

 
 
 

日志

 
 

奈达:翻译者,翻意也(外一篇)  

2010-08-14 17:37:15|  分类: 翻译与翻译者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奈达:翻译者,翻意也(外一篇) - 六一儿童 - 陈家基《译海拾蚌》 
说明:此文写于几年前,今天稍微做了一些修改,配上了奈达的照片)
 

什么是翻译?以下引述中国翻译协会的文章(作者不详)的诠释:

中国现代学者林汉达说:“(正确的翻译)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

中国现代学者徐永煐说:“翻译——是译者用一种语言(归宿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

中国当代学者王以铸说:“好的翻译决不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迁来,而主要的却是要传达原来文章的神韵”。

 

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对于翻译有一个命题,原话是: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四个单词,言简意赅,不但意义深刻,而且语言也很有特点:

translation对translating

means对meaning

 

这句话,我看到的中译文是:

翻译就是翻译意思。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翻译就是翻意。

翻译即译义。

所谓翻译,说到底就是翻译意思。

翻译,即译意。

 

上面的译法,均表达了原命题的意思。

多年前,我也曾对此命题的译法做过探讨,当时我的译文是(事过多年仍记得很清楚)“翻译的意思是翻译意思”。看了上面其他的译法,受到启发,改译如下:

    翻译者,翻意也。

 

后记:

以下是互动百科上对于奈达的简介: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个国家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大约在90年代初,奈达曾到广州外语学院讲学。讲座结束后,我曾拿着一本他的著作,请他签名留念。他很高兴地签了名字。事后我的许多同事和学生对我非常羡慕。可惜,这本书后来在托运到南非的途中和不少其他书籍一起丢失。

 

翻译者即反逆者

 

我以前还对翻译的另外一个命题有过研究:

Translator,trator(原文据说是意大利语Trandutttore traditore ).

英文的两个单词的前后部分相似/相同。两个单词都压头韵(tr-),也压尾韵(-ator)。

有人译作“翻译者即反叛者”。

这种译法,“翻”和“反”同音,“者”和“者”相同。我的译法是更进一步,译成

翻译者即反逆者。

这样不只是“翻”和“反”同音,“译”和“逆”也押韵。

后记:

      惭愧,刚查到一份资料,钱钟书早就有此说法。我还认为是自己的高明译法,孤陋寡闻!

请看以下引文:

“一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1786-1834,德国神学家、阐释学家——注)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然而,“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达点。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高僧体三集》卷三《译经篇·论》)。这个比喻使我们想起堂·吉诃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

(摘自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论学文选》,花城出版社,1990)

  评论这张
 
阅读(24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