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译海拾蚌

曾在浩瀚的译海中漫游,也曾在延绵的译滩漫步。偶尔拾得一些蚌壳,在此呈现给大家。

 
 
 

日志

 
 

给艺术作品“点睛”(原创)  

2014-01-04 01:27:15|  分类: 名既正像添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给艺术作品“点睛”(原创) - 六一儿童 - 译海拾蚌
 

引子

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张僧繇擅长画龙。他画龙,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奇怪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许多人对此不解,问他道:“先生画龙,为什么不点上眼睛呢?是否点眼睛很难?”    张僧繇郑重地回答说:“点睛很容易,但一点上,龙就会破壁乘云飞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回答,纷纷要求他点睛,看看龙是否会飞跃而去。

张僧繇一再解释,点了要飞去,但大家执意要他点睛。于是他提起笔点睛。他刚点了其中两条龙的眼睛,就雷电大作,暴雨倾盆而下。两条刚点上眼睛的白龙,已经乘着云雾,飞跃到空中去了,而那两条未曾点睛的白龙,还是留在墙壁上,大家这才信服。


在文艺创作的范围,无论是一篇文章,一件雕刻作品,或一幅摄影作品,作者在创作之前,都会有个主题,即作品要表达什么意思,传达什么信息,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什么意义。

许多作者在创作之前就已经对此胸有成竹,是先有题目后有作品。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作者在艺术创作或发现某个艺术品之前,并不一定非常明确该艺术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在后期给艺术品命名,进行二次创作。

这命名的工作,就像点睛。它要求命名者通天文,熟地理,晓中外,知古今,明民俗,谙风情,会文艺,善体育,不求样样精通,但要“万金油”。

其次,这命名的二次创作其重要性与辛苦程度往往不一定低于原始的创作。严复先生在谈到翻译时曾经感叹“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用他的话来形容命名之艰辛,非但不为过,而且十分合适。

好的命名,往往会让原作品升华,让读者和观众眼睛一亮,脑子豁然开朗。

本人在名称的翻译方面小有研究,略有心得。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已经发表在本博客的《商标名称翻译》专栏上。

对于艺术品的命名,本人也颇有兴趣,愿意钻研。从今天开始,在本人的博客上开辟一个新的专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专栏的题目就叫《名既正像添姿》。

作为文字的结束和下面内容的引子,我刊登三幅作品,分别是大陆博友与校友李观云的奇石,香港博友水晶心的根艺作品和加拿大博友YOU的摄影作品。这几幅作品都需要后期创作,给它们命名。

看一看,给它们分别起个好名字!

给艺术作品“点睛”(原创) - 六一儿童 - 译海拾蚌

 

给艺术作品“点睛”(原创) - 六一儿童 - 译海拾蚌

给艺术作品“点睛”(原创) - 六一儿童 - 译海拾蚌
 
  评论这张
 
阅读(444)| 评论(1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