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译海拾蚌

曾在浩瀚的译海中漫游,也曾在延绵的译滩漫步。偶尔拾得一些蚌壳,在此呈现给大家。

 
 
 

日志

 
 

(原创)大师也不一定全对——钱穆在“丁龙”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及其影响  

2016-09-05 20:33:13|  分类: 寻找“丁龙”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创)大师也不一定全对——钱穆在“丁龙”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及其影响 - 六一儿童 - 译海拾蚌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Dean Lung”不应译成“丁龙”;中央电视台到山东去寻找“丁龙”是方向性错误。
名字错了,籍贯错了,怎么能够找得到呢?
分析错误的原因,皆因钱穆大师的影响力太大了。
首先,这“丁龙”的名字见之于美国的历史文件只有Dean Lung的字样,原本并无中文名字。“丁龙”的名字何来?根据以为中国学者的分析,可能源于钱穆。一位名叫晓路的作者说道:
这位主人公的中文名字是否就是“丁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直到现在,人们只知道他的英文名字是“Dean Lung”,至于中文名字,只是根据英文名字的音译,最初由谁写成“丁龙”并不清楚。几十年以前钱穆曾写过一篇文字叙述此事,他将“Dean Lung”写成“丁龙”,钱穆的名气很大,我想后人也许受了他的影响,就写成“丁龙”了。
在维基百科上有一段摘自钱穆的《略论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例(272–273页)的文字(标红和加粗为笔者所为):
近代中国史学泰斗钱穆记述了丁龙讲座的来历: 〝百年前广东有一华侨,名丁龙,居纽约。林肯总统时代,一将军退役后一人独居。雇一男仆,治浬家务。但此将军性好漫骂,仆人辄不终约而去。丁龙亦曾为其家仆,亦以遭骂辞去。后此将军家遭火灾,独居极狼狈。丁龙闻之,去其家,愿复充仆役,谓其家乡有古圣人孔子,曾教人以恕道,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将军遭火灾,独居,余曾为将军仆,闻讯不忍,愿请复役。此将军大叹赏,谓不知君乃读书人,能读古圣人书。丁龙言,余不识字,非读书人,孔子训乃由父亲告之。将军谓,汝父是一读书人,亦大佳。丁龙又谓,余父亦不识字,非一读书人。祖父曾祖父皆然。乃由上代家训,世世相传,知有此。此将军大加欣赏,再不加骂,同居相处如朋友。积有年,丁龙病,告将军,余在将军家,食住无虑,将军所赐工资,积之有年。今将死,在此无熟友,家乡无妻室,愿以此款奉还将军,以志积年相敬之私。丁龙卒此将军乃将丁龙积款倍加其额,成一巨款,捐赠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一讲座,名之曰“丁龙讲座”。以专门研究中国文化为宗旨。至今此讲座尚在。但余居北平教读北大、清华、燕京三大学,教授多数以上全自美国留学归来,亦有自哥伦比亚毕业来者,但迄未闻人告余丁龙事。及余亲去美国,始获闻之。〞——《维基百科》
钱穆先生关于“丁龙”史料的叙述,据他本人所说是“及余亲去美国,始获闻之。”这是传闻,并非他所见,也没有提供文字证据,因此存在几处可能的错误:
一.名字的误译
英美国家人的姓名是明在前,姓在后。早期的华人入乡随俗,根据所在国的习俗也都采用名在前,姓在后的习惯。而且根据1901年的《纽约论坛报》的报道,在主人家中,人们叫他“Dean”而不是“Lung”,这正是这种习俗的体现。(参见本文后所附本人先前的几篇文章)。因此钱穆先生所说的“名丁龙”是误译。
二.家庭状况的误传
钱穆先生听人说“丁龙”自己说“家乡无妻室”。而根据1901年的《纽约论坛报》的报道,他“结了婚,有三个小孩”(  “Dean,” ,... is married and has three children.)。
三.最终下落的误传
钱穆先生听人说“丁龙”“今将死”,“丁龙卒”。根据美国的专家的研究,Dean Lung1905年6月27日离开了纽约,应该是回中国了。
四.“丁龙”给哥大捐款时间的误传
根据钱穆先生的说法,“丁龙”给哥伦比亚大学的捐款是他时候才由其主人捐出。其实Dean Lung在1901年给哥大的信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此事发生在“丁龙”在世时而非死后。
钱穆先生的以上错误并不出奇,毕竟当时咨询不发达,资料也少,被听闻的消息所打动二记录下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贡献。
至于籍贯的误传,并非钱穆先生所为,而是网络转传中发生的错误。
不幸的是,央视没有仔细核对资料,凭着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名字与籍贯)去寻找,结果无功而返。

小资料: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1]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2]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2]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3]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2]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4]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4]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5-6]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2]  )史学教授。[6]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2]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7]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7]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百度百科》
  评论这张
 
阅读(1368)| 评论(2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